中国科大:打造“科”字头的创新创业教育

发布者:刘海菊发布时间:2024-11-20浏览次数:10

2024年11月19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创新创业学院(以下简称“双创学院”)迎来成立五周年的纪念日。中国科大双创学院以铸造学生创新灵魂为导向、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培养顶尖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是中国科大推进双创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更成为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果的展示窗口。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高校响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和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近年来,中国科大作为教育部认定的首批“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积极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优势,坚持以科技创新创业为引领,积极整合汇聚优质资源,建立跨学科协同创新的教育孵化平台,服务创新型国家战略,构建起科大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风劲潮涌逐浪高。勇立潮头,“科”字当头的双创教育有何亮点?如何涵养双创人才不断涌现的生态体系?创新创业迸发的活力又将如何在这所被称为“英才之摇篮”“创新之重镇”的高校里澎湃起势……

创新立校:从实验室投出一批“硬核”科创项目

“科学的高峰在不断创造,高峰要高到无穷”,校歌歌词宣示着中国科大的立校之本。中国科大坚持创新立校,尊重首创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考察,对学校的办学方针和人才培养成效给予了肯定,“抓科技创新动作快、力度大、成效明显”,并在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的当下,对学校寄予期望,要“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那么,作为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攻方向的高校,如何基于科技创新开展双创教育?中国科大对此定位明确:聚焦“硬核科技”创新创业。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中国科大始终鼓励并支持基础研究工作,着力突破基础研究创新难题,聚焦培养高水平尖端科技人才,主张“基础宽厚实、专业精新活”“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并重”,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原始动力,敢于挑战面向前沿的艰深研究,做能够“顶天立地”的科研项目。

“在上半场能够做出好的论文,而在下半场可以试试双创。”中国科大创新创业导师俞汉青院士寄语科大青年。

竞逐科技创新,扎实的基础研究培厚创新创业的土壤,令中国科大培育的双创项目在经历从原始创新到技术转化创新的过程中,不仅具备先天优势,更汇集有人才、设备、实验室等关键研发资源。

“科”字当头,从中国科大的实验室里,走出一批“硬核”科创项目。涵盖量子通信、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材料等科技发展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响应国家急需。

科技创业在各类创业中被称为“皇冠上的明珠”,越可能绽放璀璨的光芒,意味着越大的投资风险。随着国家政策持续加码科技创新,创投圈的风向标既有政策所指,也有产业所向。但在中国科大,只要学生“敢创”,学校就“敢投”。

2020年1月,中国科大首支公益性创新创业基金——“双创基金”正式成立,而后在政府、企业的支持下,建立起包括“雏鹰基金”“华米基金”“福昕基金”“雄鹰基金”等多支公益性创新创业基金在内构成的全链条、阶梯式公益性创新创业基金体系,四年来累计投资近7000万元,共立项支持了560多项学生及校友创新创业项目。

学校“敢投”,更要“会投”。中国科大创造性地组建了学生基金管理团队,将培育创新创业项目和培养科技创投人才融为一体,此做法在国内高校双创教育中属首创,被称为“科大模式”。以真金白银投初创,让天使投资“伴飞”项目启航,这同时意味着科大创投教育的发轫。

以赛促教:从竞技场走出一支“金奖”人才队伍

如何助推双创项目的快速发展?最好的方式是在实战中练兵砺刃。双创赛事作为攻关实战的关键一招,成为项目发展的“推进器”和团队成长的“加速器”。

“挑战杯”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其中更有“揭榜挂帅”专项赛聚焦“卡脖子”技术,着力构筑青年投身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阵地。

11月2日,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终审决赛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中国科大《中科氢源-大规模太阳能高效水分解制氢开拓者》《安食纤丰—生物基高纤膳食增稠剂》等项目荣获主体赛金奖2项、银奖1项、铜奖3项的优异成绩,再次捧得“优胜杯”。

11月17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举行2024年度“揭榜挂帅”专项赛的终审决赛。中国科大有4个项目闯入决赛圈,经过激烈竞争,《陆相页岩油增产和碳埋存的微观力学理论和宏观工程应用》和《高性能量子模拟器以及在变分量子算法的应用》双双荣获特等奖!

以赛事为契机,中国科大系统地将科创理论学习与科创实践锻炼、科技创业实战深度融合,在深化双创教育改革中探索科大路径。学校通过举办“新秀计划”重点项目辅导会、“创新创业大讲堂”“科创训练营”“理实Talk”“科创沙龙”等活动,以全方位、定制化、针对性的辅导,促进双创人才的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自2020年起,学校在各类双创大赛中捷报频传,金奖总数和奖牌总数屡创新高。截至目前,共有849双创项目团队参加“国创大赛”“挑战杯”等重点双创比赛,先后斩获国赛金奖(特等奖)16项,省级赛事金奖134项。一块块沉甸甸的奖牌,一座座金灿灿的奖杯,一张张自信洋溢的面庞……彰显着科大青年创新的蓬勃热情与无限可能。

“我见识到了创新的广阔天地,更加坚定要在科研和实践中不断突破自我的决心。在全球创新的舞台上,青年不仅是科技进步的参与者,更是推动者。”带领《湃涡科技——开创5G射频“芯”纪元》团队参加中国青年“创青春”大赛,斩获科技创新专项金奖的方纪明说道。

创新的时代潮流蓬勃涌动,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将双创教育融入立德树人的育人全过程,中国科大秉持“专创融合、理实融合、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不断完善“四金”(金课课程体系、金牌导师队伍、金奖项目团队、金字教育品牌)特色双创教育体系,依托“金奖”项目培养出一支“金奖”人才队伍。

做有“科技范儿”的项目,赛场上的科大人身上更带着“科大范儿”。

创新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朱东杰回忆起自己从2004年第一次带队参加“挑战杯”比赛,如今已有20年,他谈道:“科大人最显著的特质是勤奋、专注、忘我,身上有股不服输的劲儿。有句老话是‘不要命的上科大’,放到比赛中仍然是这样。科大人但凡想做一件事,就会有把这件事做成的执着”。

潜心磨砺,行者无疆。冲刺金奖是目标,锻造与其匹配甚至更在金奖之上的实力是根本目的。拥有扎实的科研基础、强烈的创新意识、坚韧不拔的毅力、敏锐的洞察力、国际化的视野与胸怀,“金奖”人才队伍正成长为一支面向实战的创新创业生力军。

和合共生:从象牙塔探出一条“共创”转化之路

9月11日,数千位行业专家、企业家、投资机构负责人、青年创客齐聚中安创谷全球路演中心。中国科大2024科创项目成果展的活动现场,每个展位前都人头攒动,参观者或驻足凝视,或热烈讨论。

成果展上,有最新研发的智能肌电假肢手、智能冲洗机器人、光量子探测器、超窄线宽激光器等样品样机正在积极推进产业合作;有已经获得市场认可的项目,正实现营业额的快速增长,并获得千万元级投资和众多用户青睐;更有多个“挑战杯”“国创大赛”国赛金奖项目已经产业化。

将“创新带动创业”“创业推动创新”作为双创教育的一体两面,中国科大从象牙塔里走出一条“共创”之路,有效缩短了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距离,将更多硬核科创成果从书架送上了货架。

中国科大的双创教育鼓励青年双创人才既要抬头向上攀登,也要俯身向下扎根,打开一扇“观天下”的窗,知晓国之大者。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从秸秆焚烧到禁燃政策再到探索秸秆不同利用途径,我深知秸秆问题给农民带来的负担和困扰。”《安食纤丰—生物基高纤膳食增稠剂》项目负责人邵蒙加入俞书宏院士课题组后,一直致力于生物质农林废弃物转化纤维素纳米纤维的研究。

她带领“安食纤丰”项目团队深入乡村开展田野调查,基于最新研究成果,自主设计并构建了一套纤维素纳米纤维生产装置,不断优化实验参数,建立起一套标准化的生产工艺流程。以生物基增稠技术书写富农新篇章,“未来,我们将继续扎根于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持续探索和创新,致力于为农村发展贡献力量,让科技的光芒照亮更多需要帮助的角落”。

“和”之道,在于胸怀天下。把论文写在行业里、把算法融入装置中、把技术变出效益来,从象牙塔里走出的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2021年12月,安徽省委领导来中国科大考察,高度赞赏和肯定了中国科大双创教育模式,提议设立专项基金进行支持。“安徽省资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应运而生。紧接着,“中国科大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行动计划”正式启动,全面探索创新人才和科创项目的培养模式和保障机制。几年来,受益于上述两项计划,中国科大不仅培养了数千名具有项目实战经验和系统双创教育经历的创新创业人才,更有超过10%的项目成功转化落地。

城校互相奔赴,“共创”之路进而在教育端与产业端之间架起桥梁,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学校目前已有40余项高科技双创项目实际落地成立公司,市场总估值超过35亿元,极大赋能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秉持开放、共享、合作的理念,中国科大将“共创”之路延伸至构建双创教育的知识共同体。学校牵头成立“安徽省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深入探索双创教育规律、丰富双创教育形式、共享双创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双创教育改革的对外辐射功能。如今已有60余家高等院校、知名企业、投资机构和科创园区加盟,积极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共同助力全面提升安徽省创新创业教育水平。